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我们可以不买学区房吗 教育资源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,学区房到底是否真的有必要

发表于2021-03-09
标签:学区房 人才 
#我们可以不买学区房吗#教育资源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,学区房到底是否真的有必要?就拿北京来说,号称“高三不努力,高考上隔壁”的人大附中来说,考上人民大学都是一种耻辱,2020年人大附中考上清华北大169人,是清北在北京招生三分之一的名额,学校里的学生确实很优秀,很多考生都会被北大元培、清华姚班、上海交大IEEE班等等,毕业后都是一等一的人才。但是,这些优质高中并不是有了学区房就能上的,需要学生去考。北京的本科高校高达67所,单211就有26所,北京一年的考生五六万人,本科升学率高达90%。再看石景山这种区的高中,学生几乎都是混日子,毕业后,有至少20%的学生不用参加高考都会进入5+3、中专、特斯拉定向特招生等等,剩余的部分考生,能考上一些大专、本科等等,这种高中,基本上有分就能进去。如果你拥有好的学区房,能够在海淀、西城、东城这种教育强区,甚至,在四中、十一中、人大附、清华附附近有学区房,努努力考上这些优质高中,可以说,考入北工大这种211大学,就是底线了,不可能比北工大再差的学校了。当然了,这是北京,而其他省市,其实要考虑的比较多了,比如高考大省的河南,郑州最强高中是郑州一高、郑州外国语,其实一年的清华北大人数不超过20个,毕竟,整个河南省也不过50个左右的名额。但是,如果是纯粹为了这仅有的几个名额,孩子要付出的努力更多,难么拥有的锻炼其他技能的机会就少了很多。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北京的孩子学习不咋滴(内层含义是,应试能力不行,他们的高考题在很多省市的学生和老师眼里,跟玩儿似的,太简单了。)可到了大学之后,能够脱颖而出,成材率会很高,就在于,他们并不是一味的只学习课本上那点知识,还锻炼了思维、格局、见识、兴趣、技能、情商、交际等等,而等孩子脱离学校来到社会,需要就不仅仅是课本上那点知识,后者比前者更重要。其实大部分孩子比如后在社会上,都可能是中流的人,做中流的工作,拿中流的工资,过中流的生活,既然如此,何必非要花几百万去买一个学区房,之后考上一所跟非学区房一样的中流大学。如果你有那几百万,可以让孩子拥有过更多的兴趣,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,去更多的地方长更多的见识,交际更多的人获得更高的情商,到以后的社会上,这些对孩子的帮助会更大。所以啊,学区房到底能不能帮助孩子拥有更好的未来,其实在于父母的思维,如果你只认为有了学区房就有了好未来,那么,事与愿违也是很正常的。毕竟,学区房不可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功!#学区房#
上一页|1|
/1页